筆

复制

ㄅㄧˇ

卷三 共12画

卷三

12画

U+7B46

鄙密切

6

6

说文解字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三下反切鄙密切頁碼91頁,第13

筆秦謂之筆。从聿从竹。

鉉注徐鍇曰:「筆尙便疌,故从聿。」

附注王筠釋例:「《聿部》收『筆』字,與『其』字在《箕部》正同,蓋皆一字也……不以筆為聿之重文者,以音辨之也。經典讀其如姬、如記者多有,而聿、筆異讀,故聿下云:『楚謂之聿,吳謂之不律,燕謂之弗。』筆下云:『秦謂之筆。』其詞相連而及,以見其為一物,而以『謂之』別其為不同音也。」朱駿聲《通訓定聲》:「秦以竹為之,加竹。」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六反切𥓓乙反頁碼249頁,第7行,第1

筆秦謂之筆,從聿、竹。

鍇注臣鍇曰:「會意。」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三下反切鄙密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467頁,第1許惟賢210頁,第3

筆秦謂之筆。从聿竹。

段注鄙密切。古音在十五部。

白话解释

笔,秦国称之为“笔”。字形采用“聿、竹”会义。

字形解说

甲骨文之形,像右手拿筆的樣子。由於「」義為右手,有獨立的形、音、義,屬象形,而只像開叉的筆形,沒獨立的形、音、義,只是個不成文的實象,所以當二者相合成,應屬合體象形。金文三例,承自甲文之形,僅第二例改以左手拿筆,不影響其音、義。聿在古籍中多被借為語詞,於是就增「竹」為形,以示質料為竹,成了從竹、聿聲的「筆」字。由於原本表義的「聿」字轉為筆字的聲符,而增「竹」為形,只是表示其質料而已。因此,聿聲在此既表聲又示義。隸書、楷書之形,沿自篆文之以定體。篆文以下諸形,都由竹加兼義的聿聲而成,所以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會意。

筆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182頁,第1字
2陳昌治本第253頁,第1字
3黃侃手批第200頁
4說文校箋第123頁,第10字
5說文考正第117頁,第8字
6說文今釋第417頁,第1字
7說文約注第712頁,第2字
8說文探原第1671頁,第1字
9說文集注第607頁,第1字
10說文標整第74頁,第2字
11標注說文第123頁,第1字
12說文注箋第911頁,第1字
13說文詁林第3519頁【補遺】第16523頁
14通訓定聲第2510頁,第3字
15說文義證第250頁【崇文】第997頁
16說文句讀第354頁
17說文新證第218頁,第1字
18古字詁林第三冊,第502頁,第1字
19古字釋要第317頁,第3字
笔字说文解字的释义由万卷国学网整理而成,释义内容是基于开放的说文解字资源。

笔画相同的字

更多
  • chéng 程
  • huì 惠
  • qī,jī 期
  • xuān 萱
  • zuì 最
  • kuí 葵
  • zhāo,cháo 朝
  • qín 琴
  • dēng 登
  • 博
  • jīng 晶
  • kūn 焜
  • lín 琳
  • kūn 琨
  • 棋
  • mèi 媚
  • zhì 智
  • 雅
  • shū 舒
  • táng 棠
  • zēng,céng 曾
  • huáng 葟
  • chāo 超
  • fěi,fēi 斐
  • péng,bāng 彭
  • 富
  • hán 寒
  • 祺
  • xióng 雄
  • yīng 瑛
  • shàn 善
  • chēn 琛
  • yú,tōu 愉
  • yàn 焱
  • 普
  • sēn 森
  • zhǎng 掌
  • dǐng 鼎
  • xiāng 湘
  • rán 然
  • tiǎn 腆
  • jùn 竣
  • jǐng,yǐng 景
  • 紫
  • yuè 越
  • yàn 雁
  • 裕
  • méi 湄
  • tǐng 艇
  • ào 傲
  • 壹
  • jìng 敬
  • 策
  • qiāng 腔
  • 戟
  • 皕
  • shē,yú 畬
  • 逾
  • xuān 愃
  • 晹